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唐穎 王 偉 陽 媚)
專家們調試CT定位設備。
8月8日,驕陽似火,熱浪翻涌。市中心醫(yī)院東院CT模擬定位機房內,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精密“校準戰(zhàn)”剛剛落幕。經過連續(xù)6小時緊急質控調試,關乎數(shù)十名腫瘤患者放療計劃的關鍵設備——CT模擬定位機精準復位,為后續(xù)精準放療鋪平道路。悶熱的機房內,東院放療中心副主任楊程額角汗珠清晰可見,他與省腫瘤醫(yī)院對口幫扶專家姚偉、楊洋緊盯著屏幕:水模體掃描圖像顯示,關鍵CT值穩(wěn)定在0±3HU的精準范圍。這一刻,凝結了團隊4日搶修心血,也讓緊繃的空氣透出一絲輕松。
一毫米的較真
從“能治療”到“精準治”
“放療精度以毫米計,模擬CT定位就是這‘毫米級精準’的源頭?!睏畛淌殖中食撸唤z不茍測量激光定位線與模體標記點的細微偏差。他解釋:“激光燈哪怕偏移1毫米,治療階段誤差可能被放大,對患者而言意味著腫瘤殘留風險。”
模擬CT定位絕非普通“拍片”,它如同為放療繪制三維“作戰(zhàn)地圖”:通過高分辨率斷層掃描清晰勾勒腫瘤與周圍要害器官的空間關系,為醫(yī)生精確“圈定”打擊目標提供核心依據(jù)。配合個性化固定裝置和體位驗證,患者每次治療體位誤差嚴格控制在2毫米內。而反映組織密度的精準CT值,更是放療計劃系統(tǒng)計算射線衰減、確保劑量分布精準的核心參數(shù)。“診斷CT看‘有沒有病’,模擬CT求‘怎么治得準’。”省腫瘤醫(yī)院放射物理專家姚偉強調,模擬CT必須同步滿足空間分辨率、體位重復性和定位標記清晰度三大硬指標,“那三條形成‘十字靶心’的紅色激光線,是放療射線精確命中目標的生命線,開機校準誤差必須嚴控在1毫米內?!?/p>
一組數(shù)據(jù)的堅守
質控表里的生命重量
“水模CT值達標,激光定位誤差0.8mm,圖像層厚誤差0.1mm,均勻性、分辨率合格……”省腫瘤醫(yī)院放療技術專家楊洋在質控記錄本上逐項勾選。這張表格里的每項數(shù)據(jù),承載著患者生命安危,是精準放療的“安全閥”。
質控的精髓在于對動態(tài)細節(jié)的極致把控?!按裁嬉苿訒r激光會不會‘跑偏’?圖像幾何結構是否失真?”楊程指著掃描床導軌說。團隊創(chuàng)新采用“動態(tài)校準法”,模擬患者治療時床面移動軌跡,實時監(jiān)控激光偏差,確保全程精度可控。面對體內有金屬植入物的復雜情況,他們通過精細調整掃描參數(shù)、應用迭代重建算法,有效抑制偽影干擾,為精準計劃掃清障礙。
一群人的接力
讓精準放療扎根基層
“過去遇復雜病例,常需將影像資料送省級醫(yī)院會診;如今,專家?guī)е夹g‘沉’到了我們身邊?!睏畛谈锌?。作為對口幫扶重點項目,模擬定位CT質控技術的本土化傳遞,正悄然提升邵陽地區(qū)放療水平。如今,該院年輕技師已能獨立完成全套標準化質控流程:清晨開機校準激光定位、掃描前核查患者固定裝置與標記點、掃描后排查圖像運動偽影……嚴謹規(guī)范已內化為日常習慣。
隨著最后一組質控數(shù)據(jù)錄入系統(tǒng)(各項參數(shù)均符合國家《放射治療CT模擬定位系統(tǒng)質量控制檢測規(guī)范》),設備重新進入待命狀態(tài)。候診患者或許不知這精密校準背后的故事,但終將通過更精準的治療效果,感受到放療“守門人”對“毫米級精準”的執(zhí)著。這群醫(yī)者以質控為筆,在精準放療宏圖上落下關鍵“點睛”之筆——他們守護的不僅是設備參數(shù),更是腫瘤患者對生的期盼,用毫米級堅持丈量對生命的敬畏,為提升患者生存率與生存質量筑牢根基。
責編:姜紅玉
一審:姜紅玉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